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6个买房故事。
对于刚需来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既是定心丸,也是安慰剂。
这期的女主小鹿姐,早在五年前就已买下第一套房子,如今谈起这套远郊的地铁盘,她自嘲地称这段波折的买房故事为“韭菜接盘记”。
图片
“除我之外,周围的人买房都赚疯了”
15年刚大学毕业的小鹿选择了离家万里的广州,开启互联网大厂生活,在她还想着干几年收拾行李回老家的时候,风向敏锐的同事和领导却纷纷开启看房买房之路。
“房地产太可怕了!你永远不知道买在哪里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小鹿全组在领导的带领下一起踏上置业征程,几大板块全部跑遍,跟她一起看盘的同事都赚了不少。
16年还没有限购政策,有的地方首付不贵才20万,增城的房子80万就能拿下,买在海珠的同事坐看楼价提升,买市郊的室友现在价格也已翻番。
“不光是买房,看房的途中也能赚到。”
有个阿姨相中了佛山的一套老破小,其他人没怎么看上,眼光独到的阿姨却当场下了10万定金,随着17年新政颁布,这里也将划为限购区,卖家此时却有了其他想法,思考过后退了20万违约金给阿姨,房子虽然没到手,但却这偏财运也是没谁了。
坐在往来看房的大巴上,除了心累还是心累
图片
两轮补涨之后,赶在最高点买入
眼看同事接二连三地贷款置业,原本淡定的小鹿也下定决心买房。
2017年,一系列调控政策接连出台,限贷+限购+限售+调价,一套组合拳倒是让楼市升温不少,除开市中心的高价,增城黄埔更是高性价比选择。
17年的增城是买房客们炙手可热的选择,富士康投资610亿兴建产业园,地铁13号线修建也是接近尾声,7月增城火车站启动建设,到9月,作为增城乃至广州东地标建筑的凯达尔广场东塔也已封顶,如果真的建成,这将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首个TOD枢纽综合体。
图源: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公众号
不管怎么看,这块风水宝地的确风头正盛,前来看房的人也是憧憬无限,心动不已。
小鹿在那个热死人的夏天来来回回跑了多趟,但过程并不顺利,常常出现卖家反悔或者被抢占先机的情况,这无疑巨大得打击了购房积极性,不过最终结果还算满意,有一个靠近地铁的小区业主想置换新房,就这样定下了一个南向户型优秀的二房。
拍完视频向爸妈报备后,小鹿火速签约。
周边不算繁华,但配套比较完善
图片
签约贷款火速完成,浪费的每一秒都怕涨价
本以为之后的事情会顺利很多,磨人的事情却接踵而至。
首先是落户。
前面说到业主也想快点出手这套房子,已经付好定金准备置换新房,如果没在规定时间内把他的这套房子出手,他就变成“二套房”的身份,钱款扣不上。
而小鹿从外地迁来广州,办理落户存在一定时差,此时正处于一个尴尬的“黑户”期。
图片
在那个情况下,你根本不知道前面哪些人是专门帮排队的黄牛,为了抢到号,只能自己越起越早,在8月的最后一天小鹿终于幸运上户。
在落户的同期还要办理款,而公积金贷款要户口本原件,商业贷的话信贷公司找人帮忙可以只给复印件,由于户口还没好,办不了公积金贷款的小鹿只能办商业贷。
“只要能顺利买下房,利率高一点也认了!”从头到尾小鹿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图片
互联网裁员潮过后,平平淡淡才是真
房子敲定后,虽然小鹿每天花在通勤的时间增多,但有了落脚点还是安心不少。
买在新塘TOD旁的业主,其实一直在等待凯达尔的确切运营时间,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也已知道,这个对标日本新宿的项目经历了好几次的停工、重组,商办产品的去化率不理想,业主还将面临着延迟交付的问题,在疫情之后走向如何更是扑朔迷离。
而如今伴随互联网裁员潮,原先月供拉满的同事压力骤增,“被毕业”的同事回到家乡还要继续负担这边的贷款,失业+高杠杆买房降到每一个普通人头上都变成不可承受之重。
相比之下,小鹿选的房子月供4000不算多,现在她也跳槽到更稳定的公司,在经历这几年的楼市风云后,回头看当初的选择其实并不亏。
对于之后的打算,小鹿姐说:“本来准备转个公积金贷款,最近研究了一下,公积金的首套房留着以后买二套用吧,先把这套房的房贷一次性还了,将来留着给爸妈来广州住。”
END
提到这套房子时,小鹿姐的妈妈偶尔还会感到遗憾,毕竟17年以1.6买入二手楼梯房,现在22年周边的电梯房也只用1.5,算一算仿佛还亏了。不过对于刚需来说,买来自住仍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用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