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都在线!

今天是 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

“石油外交”受挫,拜登中东行空手而归?

中新网7月18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6日,美国总统拜登结束了就任以来对中东地区的首次访问。在为期4天的行程里,拜登完成了任期内与埃及总统的首次面对面会晤,并与沙特王储首次会面,还与中东地区9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了“安全与发展”峰会。

2022年7月16日,结束任内首次中东之行后,美国总统拜登抵达华盛顿白宫对记者发表讲话。2022年7月16日,结束任内首次中东之行后,美国总统拜登抵达华盛顿白宫对记者发表讲话。

这次“石油外交”究竟取得多少实质性成果,拜登出访前高调宣称开启美国参与中东事务“新篇章”的计划又达成了几分?

为了石油赴中东,

拜登白走一趟?

沙特阿拉伯是拜登中东之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受关注的一站。一方面,由于能源价格飙升,美国能否说动沙特增产石油“救火”,备受关注;另一方面,此前因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遇冷的美沙关系能否“破冰”,也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2022年7月15日,拜登与沙特王储会面时“碰拳”。2022年7月15日,拜登与沙特王储会面时“碰拳”。

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见面时,拜登“碰拳”示意的举动,引发了争议。早在2020年大选期间,拜登曾就卡舒吉遇害事件批评沙特,并多次抨击其人权问题。

卡舒吉生前工作的《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称,碰拳比握手更“可耻”,因为“它代表了亲密和舒适”。

在随后的记者会上,还有人尖锐发问:“拜登总统,沙特仍然是一个‘贱民国家’吗?”拜登及随从只得装作没有听见。

美国舆论认为,拜登的行动表明美国在巨大的能源危机面前,选择在人权问题上“妥协”。

那么,拜登的“妥协”换来了石油吗?

根据白宫发布的“事实文件”,美沙领导人的双边会晤就海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讯、网络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加强合作达成一致。但在最关键的石油问题上,缺乏实质性成果。

沙特方面宣布“有能力”将国内原油产能提升至每天1300万桶,但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继续提高。

而在拜登率领的代表团与沙特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后,美沙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增加石油供应,仅表示两国“重申了对全球能源市场稳定的承诺”。

德媒分析指出,沙特愿意将其石油日产量提高100万桶,但也未必意味着实际石油产量增加。美国官员也作出类似预测,认为沙特不会立即增产石油,正关注“欧佩克+”8月3日会议上的具体决定。

美媒早前援引沙特官员的话称,如今沙特与俄罗斯的关系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利雅得既不打算中断与莫斯科的联系,也没有开采更多原油帮助美国政府应对能源危机的计划。“欧佩克+”已经成为沙特和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石。

拜登为石油增产而来,却没能获得明确承诺,这次出访,怕是白走一趟。

拉拢盟友目的落空,

美国影响力正继续缩小?

事实上,除了对沙特的访问收获寥寥,拜登前几日的访问也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资料图:拜登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资料图:拜登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

在以色列,虽然拜登受到了热情接待,但刚一离开,身后就战火重燃。据路透社报道,16日凌晨,有火箭弹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射,此后以色列国防军出动战机进行报复,对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目标实施空袭。哈马斯对此谴责称,以色列的轰炸“反映的是美国的支持和怂恿”。

在约旦河西岸的伯利恒,拜登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晤。拜登重申要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问题的立场。而巴勒斯坦总统表示,期待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双边关系,如重启美国在东耶路撒冷的领事馆、将巴解组织从美国的恐怖主义名单中移除等。据称,双方在阿巴斯和拜登会晤前几个小时仍在就联合声明进行沟通,但终因分歧过多而放弃。

在协调沙以关系问题上,沙特宣布向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所有民用航空公司开放领空后,得到了美方的大力赞扬,但沙特外交大臣随即在记者会上狠狠“打脸”美国,称沙特开放领空的决定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无关,“不是沙以关系迈向正常化的前奏”。

此外,拜登此行还招致伊朗的抗议。伊朗总统莱希表示,美国等域外势力对中东地区事务的干预“只会制造危机和不安全”。在拜登行程结束之际,伊朗外交部还公布新一批包括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在内的名单,宣布对这些人实施制裁。

有分析认为,美国在中东持续塑造伊朗的“中东敌人”形象,试图拉拢其他各国对抗伊朗。但区域内不少国家认为,与伊朗对话才是解决问题最安全的方式。

对刚刚落幕的地区领导人峰会,沙特外交大臣强调道,并没有讨论与以色列开展任何军事合作,也没有讨论所谓的“阿拉伯版北约”。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与拜登会晤期间表示,美国不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如果美国希望其他国家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那么只有北约会留在其旁边。

由此看来,拜登欲借此行拉拢盟友,打造“中东版北约”对抗伊朗和俄罗斯等国的目的,也几乎落空。

俄罗斯Regnum通讯社援引中东问题专家侯赛因·鲁约兰在接受伊朗媒体采访时的观点称,美国在整个中东的政策已经不再是“战略性的”,而是变得被动。拜登出访的目的不是长期的,而是为了与石油相关的一时利益。

英国广播公司(BBC)更是直言,“从政治层面上而言,拜登此次行程可能会再次提醒人们,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正继续缩小。”(完)

微博相关解读

相关报道

求油落空 拜登中东行被指“一无所获” 美专家:无实质性成果 让美国看起来软弱(红星新闻)

随着在沙特阿拉伯西部海滨城市吉达召开的“安全与发展”峰会16日闭幕,美国总统拜登也结束了其任内的首次“中东行”。据报道,拜登在峰会上表示,美国不会从中东地区“一走了之”,任由其他国家填补“真空”。他说:“美国正在与该地区所有国家合作,致力于建设该地区的未来,美国不会离开。”

▲拜登出席“安全与发展”峰会。▲拜登出席“安全与发展”峰会。

不过有报道称,拜登此次“中东行”已然表现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正持续下降。据报道,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试图通过武力将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可能会适得其反。朱拜尔引用沙特王储的话说,美国将其价值观强加于别国的做法并不奏效。“各国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应该得到尊重。”报道指出,沙特这一表态反映了美国与沙特之间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了巨大裂痕。

有报道指出,拜登此行“一无所获”,也让人们对其此次访问的意义表示怀疑。据悉,由于拜登此次“中东行”发生在美国国内油价飙升的大环境下,因此其“中东行”将如何影响美国能源价格受到外界格外关注。不过据报道,在拜登访问沙特期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虽然承诺将把原油日产量从1200万桶提升到1300万桶,但他强调称,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提高到更高水平。有报道指出,沙特只是作出了“广泛”的承诺,却并没有说明承诺何时会兑现。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甚至直言称,拜登此次“中东行”让美国看起来很软弱,也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求油”等意愿皆落空

拜登中东之行被指“一无所获”

报道称,在地缘政治危机以及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拜登此次“中东行”的一大重点就是能源,他需要欧佩克(OPEC)巨头-沙特阿拉伯的“帮助”。当地时间7月15日,拜登开始了对沙特阿拉伯的访问,他于当日晚间会见了沙特国王萨勒曼,并在随后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举行了会谈。在会谈后,拜登“信心十足”,预计沙特将进一步增加石油供应,最终降低美国国内的燃料成本。

据悉,高昂的燃油价格是导致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的重要原因,其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9.1%。而美国“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将会对拜登中期选举造成影响,根据月初的一份民意结果显示,71%的美国人反对拜登连任美国总统。

▲拜登“求油”困难,恐“空手而归”▲拜登“求油”困难,恐“空手而归”

不过沙特方面表示仍坚持其策略,认为其必须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佩克+”(OPEC+)联盟框架内行动,而不是单方面行动。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在另一场简报会上则强调,沙特是否增产将基于对市场的持续评估。他说,石油是一种商品,不是“政治武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能源分析师本(Ben Cahill)认为,现在大家的目光都聚焦于8月3日的“欧佩克+”会议上。若沙特和阿联酋想要提高产量,将会通过此次会议来实现。“不过我们认为,石油的需求正在下降,暂不确定这些国家还会不会相信市场需要更多的石油供应。”他分析道。

有报道称,在美国的斡旋下,沙特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似乎有所缓和,不过沙特随即给美国“泼了一盆冷水”。据报道,沙特阿拉伯当地时间15日宣布,解除对“所有航空运营商”使用其领空的限制。这一声明并未提及以色列。据报道,拜登曾表示,沙特方面开放领空的决定意义重大,“不仅是象征性的,更是实质性的(举措)”。报道称,拜登还表示,这是其“希望(沙以关系)最终迈向更广泛、正常化路上的第一步”。

▲关于沙特将向所有空运商开放领空,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16日表示,该决定与“其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无关”,也“绝不是两国关系迈向正常化的前兆”。▲关于沙特将向所有空运商开放领空,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16日表示,该决定与“其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无关”,也“绝不是两国关系迈向正常化的前兆”。

以色列总理拉皮德也发表简短声明称,对沙特向包括以色列航空公司在内的所有航空公司开放领空表示感谢。不过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随即表示,该决定与“其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无关”,也“不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前奏”。报道分析称,沙特这一表态,无疑是给任何关于“沙以关系正常化”的言论泼下一盆冷水。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作为“能源大户”的中东战略位置凸显。有消息称,美国拟打造包括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在内的联盟,组建所谓“中东版北约”。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指责称,美国在中东地区国家中传播“伊朗恐惧症”,并称阿以防空领域合作计划将被视为针对伊朗的“挑衅行为”。一直与伊朗进行直接对话的阿联酋此前就表示“无意加入反伊朗同盟”。

伊拉克总理卡迪米15日表示,伊拉克以前没有、未来也不会加入任何地区军事联盟。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则表示,他不知道有任何关于海湾-以色列防务联盟的讨论,沙特也没有参与此类谈判。

遭国民批评背弃竞选宣言

访问沙特时像“乞求者”

据报道,传统基金会副主席卡拉法诺(James Jay Carafano)表示,拜登此行让美国“看上去很糟糕”,还缺乏实质性成果。卡拉法诺称,“我们已经看到了与以色列发表的声明,没有任何实际内容。”普京也将访问伊朗,而伊朗则将向俄罗斯出售无人机。“与此同时,巴勒斯坦也让拜登难堪,还提出了自己的一连串要求,然后才让美国回来讨论(与以色列的)‘两国解决方案’。沙特、伊朗、巴勒斯坦都在让美国总统感到难堪。”

▲沙特王储与美国总统拜登在沙特吉达的萨拉姆宫会晤,两人以撞拳的方式互致问候▲沙特王储与美国总统拜登在沙特吉达的萨拉姆宫会晤,两人以撞拳的方式互致问候

而民主党人也对拜登在中东的表现“不满”。一位新泽西州的民主党人称,自己对总统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碰拳”的画面“感到不舒服”。来自萨默维尔的众议员马林诺夫斯基则认为,美国应该是“超级大国,而不是这种关系中的乞求者”。

有报道指出,拜登“中东行”也招致美国民众批评,称其并未“带回明显利益”。报道称,对美国民众而言,经济是头号问题,但是拜登回国后也无法给他们一个“拿得出手的交代”。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局长约翰·布伦南(John Brennan)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认为,拜登访问沙特其实有很多不利因素。据悉,拜登在上台之初称沙特为“贱民”,承诺要在人权方面制裁沙特。不过日益加重的能源危机,让拜登“不得不”前往中东。报道称,就在拜登启程前往中东之前,民主党人还指责拜登“背弃”了竞选时声称“要将沙特变成事实上的贱民”的宣言。

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

点击进入专题:拜登任内首次中东行新闻热点精选

责任编辑:祝加贝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成都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当地时间16日下午,德国联邦议院针对总理朔尔茨的信任投票动议进行讨论并投票。刚刚公布的投票结果显示,朔尔茨没能获得联邦议院半数以上议员的支持,他将建议总统施泰因迈尔解散议院,并将原定于明年9月28日举行的大选提前至2月23日举行。在新一任政[全文]
    2024-12-17 02:17
  • 据美国《纽约时报》消息,在韩国总统尹锡悦于12月3日宣布戒严令后,不仅韩国最大的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对此事表示反对,就连尹锡悦所在的国民力量党内部,也有人认为不认同他的戒严令。其中,国民力量党的党魁韩东勋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尹锡悦颁布戒严令[全文]
    2024-12-04 02:21
  • 更新:#韩国戒严军进入国会主楼#。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表示,#韩国国会将按宪法程序应对紧急戒严#。(总台记者 张昀) 点击进入专题:韩国总统尹锡悦深夜宣布“紧急戒严” 责任编辑:刘鹏林[全文]
    2024-12-04 02:21
  • [环球网报道]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8日表示,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大规模打击,是对乌克兰使用西方导弹系统袭击俄罗斯领土的“回应”。乌方当天早些时候通报称,乌克兰全境的能源设施正遭受俄罗斯武装力量攻击。法新社称,乌克兰能源设施27日遭[全文]
    2024-11-29 02:21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成都在线 cd.bjdshi.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