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强化欠薪治理 保障劳动权益”总体情况,以及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和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
据介绍,今年1月至11月,全国法院受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59万件,受理一审劳务合同纠纷案件66万件;受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刑事案件约1000件,受理一审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民事案件约8.2万件。截至12月中旬,全国法院共执结涉农民工案件约6.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7.2亿元。
“对涉欠薪执行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表示,人民法院完善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通道,符合条件的案件依法先予执行,提前救济,推动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同时,加大对规避、抗拒执行行为的惩戒力度,充分运用“点对点”等查控系统,查控被执行人财产信息,依法适用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制裁恶意拖欠工资的被执行人。
近年来,最高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实施“护薪”行动,明晰规则树立“风向标”,多措并举建立“快车道”。各部门多方联动织牢“保护网”,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中调解结案难、调查取证难、裁审衔接难等问题,同时推动形成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合力。今年1月至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诉前调解成功的劳动纠纷达6.2万件,全国总工会诉前调解成功33.7万件。
另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涉新就业形态民事案件约8万件,包括“新业态劳动者被个体户案”“连环外包案”“劳动管理算法控制案”等典型案例,依法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